有关页面缓存问题.这个问题上网找了 好多.但发觉各种解决方法,都彼此分离,没有一篇统一的解决方法,本人近日,也遇到了页面缓存的问题,根据网上各页面缓存的解答,做了一个总结。
1.服务器端缓存的问题, 防止JSP页面缓存:
- <%
-
- response.setHeader("Expires", "Sat, 6 May 1995 12:00:00 GMT");
-
- response.setHeader("Cache-Control", "no-store,no-cache,must-revalidate");
-
- response.addHeader("Cache-Control", "post-check=0, pre-check=0");
-
- response.setHeader("Pragma", "no-cache");
- %>
<% // 将过期日期设置为一个过去时间 response.setHeader("Expires", "Sat, 6 May 1995 12:00:00 GMT"); // 设置 HTTP/1.1 no-cache 头 response.setHeader("Cache-Control", "no-store,no-cache,must-revalidate"); // 设置 IE 扩展 HTTP/1.1 no-cache headers, 用户自己添加 response.addHeader("Cache-Control", "post-check=0, pre-check=0"); // 设置标准 HTTP/1.0 no-cache header. response.setHeader("Pragma", "no-cache"); %>
当然,每一个页面都包含这些代码会很繁琐,可以通过自定义过滤器 (Filter)的方法来处理相关的页面
2.防止html页面缓存
-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 <meta http-equiv="expires" content="0">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meta http-equiv="expires" content="0">
3.防止Ajax缓存
如果,你的页面,已经设置了防止JSP,HTML的页面缓存,但发觉页面缓存, 始终存在,就要考虑是否Ajax造成的页面缓存了。
1)设置了,如上1,2之后
Ajax缓存,产生的原因是:request, url的地址上:
IE中如果XMLHttpRequest提交的URL与历史一样则使用缓存,根本不向服务器端提交。因此无法取到刚提交的数据。
针对ajax,需要如下设置:
方法一:加时间戳 var url = BaseURL + "&timeStamp=" + new Date().getTime();
方法二:加随机数 var url = BaseURL + "&r=" + Math.random();
总结:原引(http://www.javaeye.com/topic/150162)
在jsp页面中,光是使用html的<meta> tag是无法禁止缓存的。一定要加上
response.setHeader("Pragma","No-cache");
response.setHeader("Cache-Control","no-cache");
response.setDateHeader("Expires", 0);
有人肯定会说,这个跟html的tag设置没有不同啊。的确,我也觉得,但实践证明,没有这几句,光靠html tag不行。
所以当action会返回页面时,有以下这两种情况:
a,返回的页面没有写上上面的禁止cache的语句(或者只写了html tag)。IE存储的是URL link + page result(cache eabled)。这也就是导致了之前为什么还会有cache的原因
b,返回的页面写上了禁止cache语句 。IE存储的是URL link + page result(cache disabled)。这样才能够实现到我们想要的目的。每次都会真正的发出request。
Continue reading jsp 缓存, html 缓存, ajax缓存,解决方法
public void testReadPackageResourceToString()
{
try
{
String s1 = FileUtils.readPackageResourceToString("co/common/util/iso8859.html",null,"iso-8859-1");
String s2 = FileUtils.readPackageResourceToString("co/common/util/utf8.html",null,"utf-8");
String s3 = FileUtils.readPackageResourceToString("co/common/util/gbk.html",null,"gbk");
// you should change the console's encoding to utf-8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1.getBytes("utf-8")));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utf-8")));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3.getBytes("utf-8")));
//
byte[] cs = s2.getBytes();//错的
byte[] cs1 = new String(s2.getBytes("utf-8")).getBytes();//对的
byte[] cs2 = new String(s2.getBytes("utf-8"),"utf-8").getBytes();//错的
byte[] cs3 = s2.getBytes("utf-8");//对的
byte[] cs4 = new String(s2.getBytes("utf-8"),"cp1252").getBytes(); //对的,与二相同
System.out.println("====s2.getBytes()=======");
for (int i = 0 ; i < cs.length ; i++)
{
System.out.println(cs[i]);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utf-8\"),\"utf-8\").getBytes();=======");
for (int i = 0 ; i < cs1.length ; i++)
{
System.out.println(cs1[i]);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utf-8\"),\"utf-8\").getBytes()=======");
for (int i = 0 ; i < cs2.length ; i++)
{
System.out.println(cs2[i]);
}
System.out.println("====s2.getBytes(\"utf-8\");=======");
for (int i = 0 ; i < cs3.length ; i++)
{
System.out.println(cs3[i]);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utf-8\"),\"cp1252\").getBytes()=======");
for (int i = 0 ; i < cs4.length ; i++)
{
System.out.println(cs4[i]);
}
// System.out.println(s2);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utf-8"),"utf-8"));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s2.getBytes(),"utf-8"));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ail();
}
}
String.getBytes(encoding) 是将字符串编码到指定格式
new String
Charset 和 Encoding 的区别是什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包括某些专业文章中,字符集和编码都统称为编码,这是因为一个字符集往往对应一种编码。但是在程序中,我们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 应该清楚地知道字符集和编码有什么区别。以 ASP.NET 为例,Response.Charset 和 Response.Output.Encoding(只读)中的 Charset 和 Encoding 有什么区别呢?
Charset 是字符集,Encoding 是编码。
- 字符集即字符的集合,规定了在这些集合里面有哪些字符,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编号(一个整数),但这只是编号 不是编码。
- 编码就规定了一个编号如何与二进制交互。
我们大多数人最先接触到的字符集是 1963 年的 ASCII,其中的每一个字符只需要用一个字节来表示就可以了。但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像亚洲文字,比如中文,常用汉字就几千个,仅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显然 是不够的,假如我们使用两个字节。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要把两个字节看成是一个汉字的编号呢?为什么我们不把两个字节看成 ASCII 字符集的两个编号呢?为了解决此问题,就得使用编码来标识了。
还有一个问题,编号(整数)1234 在字符集 A 中代表“千”,1234 在字符集 B 中代表“一”,那么 1234 究竟代表什么字呢?这就得明确字符集了。
浏览器可以自动识别使用哪个字符集,一般说来它们使用 HTTP 头部的 Content-Type 标明的字符集,如果没有向 HTTP 头部发送该信息,一般参考使用 HTML 的 head 标签中的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为什么是参考使用呢?因为现在浏览器都比较聪明,如果发现这里用错了,一般会给予纠正。
我们做网页时,如果指定的 Charset 是 GB2312,那么就不应该在网页中出现繁体字,因为 GB2312 标准只有几千个简体的中文字。如果我们的网页编码是 UTF-8,我们就不要指定字符集是 GB2312,因为虽然 UTF-8 编码对应的 UTF-8 字符集包含了 GB2312 的字符,但同一个字符在两个字符集中的编号不一样。
对于我们中文简体网页,一般来说有两种搭配:
- 一种是字符集是 GB2312,编码使用 ANSI。占用磁盘空间最少,网络传输效率最高。
- 一种是字符集是 UTF-8,编码使用 UTF-8。虽然占用磁盘空间大,传输效率略低,但因为兼容面广,在应用 Ajax 以及包含多种语言文字时使用方便。鉴于此原因,现在许多网页开发工具都默认使用 UTF-8 来保存网页,比如 Visual Web Developer。
在web中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response.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要注意这一句不要放在设置编码的语句之前,否则不起作用。
Continue reading 编码与控制台
<html>
<head>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Animal(){
this.name = "a";
this.show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
function Cat(){
this.name = "c";
Animal.call(this);
}
Cat.prototype = new Animal();
var cat = new Cat();
cat.showName(); //但是alert的是a而不是c,还不是完全的对象继承
alert(cat instanceof Animal); //True
</script>
</head>
<body></body>
</html>
<html>
<head>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Animal(){
this.name = "a";
this.show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
function Cat(){
Animal.call(this);//这一句应该在开头,因为这个操作会执行将Animal的属性赋值给Cat的操作,它会覆盖这一句之前的属性
this.name = "c";
}
Cat.prototype = new Animal();
var cat = new Cat();
cat.showName();//alert的是c
alert(cat instanceof Animal);//True
</script>
</head>
<body></body>
</html>
apply and call
它们的作用都是将函数绑定到另外一个对象上去运行,两者仅在定义参数方式有所区别:
apply(thisArg,argArray);
call(thisArg[,arg1,arg2…] ]);
知道这些也就差不多了
========================================================================
详解 http://www.javaeye.com/topic/155109
领悟 JavaScript 中的面向对象
注:读完本文后请务必接着看完所有回复!
JavaScript 是面向对象的。但是不少人对这一点理解得并不全面。
在 JavaScript 中,对象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为“普通对象”,就是我们所普遍理解的那些:数字、日期、用户自定义的对象(如:{})等等。
还有一种,称 为“方法对象”,就是我们通常定义的 function。你可能觉得奇怪:方法就是方法,怎么成了对象了?但是在 JavaScript 中,方法的确是被当成对象来处理的。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 function func() {alert('Hello!');}
- alert(func.toString());
function func() {alert('Hello!');} alert(func.toString());
在这个例子中,func 虽然是作为一个方法定义的,但它自身却包含一个 toString 方法,说明 func 在这里是被当成一个对象来处理的。更准确的说,func 是一个“方法对象”。下面是例子的继续:
- func.name = “I am func.”;
- alert(func.name);
func.name = “I am func.”; alert(func.name);
我们可以任意的为 func 设置属性,这更加证明了 func 就是一个对象。那么方法对象和普通对象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方法对象当然是可以执行的,在它后面加上一对括号,就是执行这个方法对象了。
func();
所以,方法对象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被执行,另一方面它完全可以被当成一个普通对象来使用。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方法对象是可以完全独 立于其他对象存在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同 Java 比较一下。在 Java 中,方法必须在某一个类中定义,而不能单独存在。而 JavaScript 中就不需要。
方法对象独立于其他方法,就意味着它能够被任意的引用和传递。下面是一个例子:
- function invoke(f) {
- f();
- }
- invoke(func);
function invoke(f) { f(); } invoke(func);
将一个方法对象 func 传递给另一个方法对象 invoke,让后者在适当的时候执行 func。这就是所谓的“回调”了。另外,方法对象的这种特殊性,也使得 this 关键字不容易把握。这方面相关文章不少,这里不赘述了。
除 了可以被执行以外,方法对象还有一个特殊的功用,就是它可以通过 new 关键字来创建普通对象。
话说每一个方法对象被创建时,都会自动 的拥有一个叫 prototype 的属性。这个属性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它和其他的属性一样可以访问,可以赋值。不过当我们用 new 关键字来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prototype 就起作用了:它的值(也是一个对象)所包含的所有属性,都会被复制到新创建的那个对象上去。下面是一个例子:
- func.prototype.name=”prototype of func”;
- var f = new func();
- alert(f.name);
func.prototype.name=”prototype of func”; var f = new func(); alert(f.name);
执行的过程中会弹出两个对话框,后一个对话框表示 f 这个新建的对象从 func.prototype 那里拷贝了 name 属性。而前一个对话框则表示 func 被作为方法执行了一遍。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还把 func 执行一遍呢?其实这个时候执行 func,就是起“构造函数”的作用。为了形象的说明,我们重新来一遍:
- function func() {
- this.name=”name has been changed.”
- }
- func.prototype.name=”prototype of func”;
- var f = new func();
- alert(f.name);
function func() { this.name=”name has been changed.” } func.prototype.name=”prototype of func”; var f = new func(); alert(f.name);
你就会发现 f 的 name 属性不再是"prototype of func",而是被替换成了"name has been changed"。这就是 func 这个对象方法所起到的“构造函数”的作用。所以,在 JavaScript 中,用 new 关键字创建对象是执行了下面三个步骤的:
- 创建一个新的普通对象;
- 将方 法对象的 prototype 属性的所有属性复制到新的普通对象中去。
- 以新的普通对象作为上下文来执行方法对象。
对 于“new func()”这样的语句,可以描述为“从 func 创建一个新对象”。总之,prototype 这个属性的唯一特殊之处,就是在创建新对象的时候了。
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有两个方法对象 A 和 B,既然从 A 创建的新对象包含了所有 A.prototype 的属性,那么我将它赋给 B.prototype,那么从 B 创建的新对象不也有同样的属性了?写成代码就是这样:
- A.prototype.hello = function(){alert('Hello!');}
- B.prototype = new A();
- new B().hello();
A.prototype.hello = function(){alert('Hello!');} B.prototype = new A(); new B().hello();
这就是 JavaScript 的所谓“继承”了,其实质就是属性的拷贝,这里利用了 prototype 来实现。如果不用 prototype,那就用循环了,效果是一样的。所谓“多重继承”,自然就是到处拷贝了。
JavaScript 中面向对象的原理,就是上面这些了。自始至终我都没提到“类”的概念,因为 JavaScript 本来就没有“类”这个东西。面向对象可以没有类吗?当然可以。先有类,然后再有对象,这本来就不合理,因为类本来是从对象中归纳出来的,先有对象再有类, 这才合理。像下面这样的:
- var o = {};
- o.eat = function(){return "I am eating."}
- o.sleep = function(){return "ZZZzzz..."}
- o.talk = function(){return "Hi!"}
- o.think = function(){return "Hmmm..."}
-
- var Human = new Function();
- Human.prototype = o;
-
- var h = new Human();
- alert(h.talk())
var o = {}; // 我发现了一个东西。 o.eat = function(){return "I am eating."} // 我发现它会吃; o.sleep = function(){return "ZZZzzz..."} // 我发现它会睡; o.talk = function(){return "Hi!"} // 我发现它会说话; o.think = function(){return "Hmmm..."} // 我发现它还会思考。 var Human = new Function(); // 我决定给它起名叫“人”。 Human.prototype = o; // 这个东西就代表了所有“人”的概念。 var h = new Human(); // 当我发现其他同它一样的东西, alert(h.talk()) // 我就知道它也是“人”了!
=================================================================================
/**
作者认为第三种理解较正确,见最后
**/
prototype属性,只有function对象中才具有的显式属性;
网上三种理解:
1:通过构造函数创建的普通对象,通过其constructor属性引用它的构造函数对象,从而间接引用(拥有)了构造对象中的prototype对象;
如图:
此观点的文章: 参看 jimichan的文章:详解 javascript类继承机制的原理 中的: “(说成间接的是因为每个object 都有一个 constructor 属性指向它的构造函数)。”
非常感谢在此问题上,作者对我的回信;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2:构造函数创建对象时,copy prototype中的属性和代码给所创建的对象。从而使创建的对象拥有了prototype中的所有功能和属性;
如图:
此观点的文章: 参看 yiding_he的文章:领悟 JavaScript 中的面向对象 中的: “ 在 JavaScript 中,用 new 关键字创建对象是执行了下面三个步骤的: 1. 创建一个新的普通对象;
2. 将方法对象的 prototype 属性的所有属性复制到新的普通对象中去。
3. 以新的普通对象作为上下文来执行方法对象。”
此观点在回贴中被 xieye反对
3:构造函数在创建对象时,把构造函数中的prototype引用赋给创建的普通对象;也就是说由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都有一个指针指向 prototype对象;
如图:
此观点的文章: 参看 李站的文章:悟透javascript中的" 我们已经知道,用 var anObject = new aFunction() 形式创建对象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新对象;第二步将该对象内置的原型对象设置为构造函数prototype引用的那个原型对象;第 三步就是将该对象作为this参数调用构造函数,完成成员设置等初始化工作。对象建立之后,对象上的任何访问和操作都只与对象自身及其原型链上的那串对象 有关,与构造函数再扯不上关系了" 以及 “语法甘露 中的:上面代码的最后一句证明,新创建的对象的constructor属性返回的是Object函数。其实新建的对象自己及其原型里没有 constructor属性,那返回的只是最顶层原型对象的构造函数,即Object。”
综上所述:根据贴子:领悟 JavaScript 中的面向对象 中作者 afcn0的回贴 “其实还有补充,就是如果构造函数返回object类型,那new对象无效,prototype问题是楼主还不 太了解prototype继承方式,__proto__属性,以及isPrototypeOf方法所至 ” 的提示,查阅了文章:javascript 中的继承
- 此文中提 到:jane = new Engineer("Doe, Jane", ["navigator", "javascript"], "belau");
-
- 调用这句时,都发生了什么:
-
- 1 当js看见 new操作符,它创建一个新的普通对象,并且设置它的__proto__ 属性为Engineer.prototype。
-
- 2 new 操作符传递这个新的对象作为Engineer 构造器的this的值。
-
- 其实最主要做的事就是上面的两件,剩下的都是很简单的函数调用.
根据上文的提示作了简单测试:
- function person(name,b){
- this.name=name;
- }
-
- person.prototype.sayHello=function(a){
-
- alert(this==a);
- }
-
-
- function employee(name, salary)
- {
- person.call(this, name);
- this.salary = salary;
- };
-
- var p=new person("yangsp",p);
-
-
-
-
- alert(p.__proto__==person);
- alert(p.__proto__==person.prototype))
-
-
总结:
- 比较赞同 第三种理解;
- 即:prototype是function对象中专有的属 性。
- _proto_是普通对象的隐式属性,在new的时候,会指向 prototype所指的对象;
- 普通对象中的constructor属性指向构造 函数,因此一个用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可能有两种方式关联到prototype.但继承应该是根据_proto_关联到prototype属性;
另外:ecma-262中提到:every object created by that constructor has an implicit reference to the prototype (called the object's prototype) associated with its constructor 以及其图示;不敢肯定它的implicit reference间接还是隐式链接;
Continue reading javascript call和apply最基本的作用
只看第一个就差不多了:
1.区别IE和非IE浏览器
#tip {
background:blue; /*非IE 背景藍色*/
background:red \9; /*IE6、IE7、IE8背景紅色*/
}
2.区别IE6,IE7,IE8,FF
【区别符号】:「\9」、「*」、「_」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ue; /*Firefox 背景变蓝色*/
background:red \9; /*IE8 背景变红色*/
*background:black; /*IE7 背景变黑色*/
_background:orange; /*IE6 背景变橘色*/
}
【说明】:因为IE系列浏览器可读「\9」,而IE6和IE7可读「*」(米字号),另外IE6可辨识「_」(底线),因此可以依照顺序写下来,就会让浏 览器正确的读取到自己看得懂得CSS语法,所以就可以有效区分IE各版本和非IE浏览器(像是Firefox、Opera、Google Chrome、Safari等)。
3.区别IE6、IE7、Firefox (方法 1)
【区别符号】:「*」、「_」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ue; /*Firefox背景变蓝色*/
*background:black; /*IE7 背景变黑色*/
_background:orange; /*IE6 背景变橘色*/
}
【说明】:IE7和IE6可读「*」(米字号),IE6又可以读「_」(底线),但是IE7却无法读取「_」,至于Firefox(非IE浏览器)则完全 无法辨识「*」和「_」,因此就可以透过这样的差异性来区分IE6、IE7、Firefox
4.区别IE6、IE7、Firefox (方法 2)
【区别符号】:「*」、「!important」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ue; /*Firefox 背景变蓝色*/
*background:green !important; /*IE7 背景变绿色*/
*background:orange; /*IE6 背景变橘色*/
}
【说明】:IE7可以辨识「*」和「!important」,但是IE6只可以辨识「*」,却无法辨识「!important」,至于Firefox可以 读取「!important」但不能辨识「*」因此可以透过这样的差异来有效区隔IE6、IE7、Firefox。
5.区别IE7、Firefox
【区别符号】:「*」、「!important」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ue; /*Firefox 背景变蓝色*/
*background:green !important; /*IE7 背景变绿色*/
}
【说明】:因为Firefox可以辨识「!important」但却无法辨识「*」,而IE7则可以同时看懂「*」、「!important」,因此可以 两个辨识符号来区隔IE7和Firefox。
6.区别IE6、IE7 (方法 1)
【区别符号】:「*」、「_」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ack; /*IE7 背景变黑色*/
_background:orange; /*IE6 背景变橘色*/
}
【说明】:IE7和IE6都可以辨识「*」(米字号),但IE6可以辨识「_」(底线),IE7却无法辨识,透过IE7无法读取「_」的特性就能轻鬆区隔 IE6和IE7之间的差异。
7.区别IE6、IE7 (方法 2)
【区别符号】:「!important」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ack !important; /*IE7 背景变黑色*/
background:orange; /*IE6 背景变橘色*/
}
【说明】:因为IE7可读取「!important;」但IE6却不行,而CSS的读取步骤是从上到下,因此IE6读取时因无法辨识 「!important」而直接跳到下一行读取CSS,所以背景色会呈现橘色。
8.区别IE6、Firefox
【区别符号】:「_」
【示例】:
#tip {
background:black; /*Firefox 背景变黑色*/
_background:orange; /*IE6 背景变橘色*/
}
【说明】:因为IE6可以辨识「_」(底线),但是Firefox却不行,因此可以透过这样的差异来区隔Firefox和IE6,有效达成CSS hack。
Continue reading 样式表hack-区别IE和非IE浏览器
当微软还没有推出IE8的时候,老实说,我就不喜欢这个浏览器。这不是来自于我对微软的偏见(这个公司确实非常伟大),而是来自于我对Cookie这个美好事 物的无比忠诚。但是,IE8的出现,让我们的美好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不过,当一切还没有变得非常严重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Cookie是什么,它对 于我们的意义,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捍卫它。
Cookie是在你浏览网页的时候,网站服务器放在客户端(Client End,就是你的电脑)里面的一个小小的TXT文件。这个文件里面存储了一些与你访问的这个网站有关的一些东西,当你下一次访问这个网站的时 候,Cookie就会记住你上次访问时候的一些状态或者设置,让服务器针对性的发送页面的相关内容。Cookie里面包含的信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格式,各 个网站服务器的规范都可能不同,但一般会包括:所访问网站的域名(domain name),访问开始的时间,访问者的IP地址等客户端信息,访问者关于这个网站的一些设置等等。比如,你设置的诸如Google一个页面要显示几条搜索 结果之类的信息,即使你不登录你的Google账号,你下次访问时也能够保存下来,这就是上次你访问时把相关信息放入了Cookie的效果。如果是在线购 物网站,还记录了一些你的购物车,储物架以及你的账户名等信息。另外有些网站则会通过Cookie把你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记下来,这样你下次打开浏览器就会 自动登录。
当然,如果你在系统文件夹中打开Cookie的TXT文件,你并不会看到这些信息而只能看到一串乱七八糟的字符,因为为了安全起 见,Cookie的内容一般都是加密的,只有对应的服务器才能读懂。另外,由于Cookie只是TXT文件,而不是程序,更不是病毒,不能自己运行,不会 对操作系统和其他任何计算机程序产生影响,也不会通过互联网传播,因此它对互联网安全实际上不构成威胁。
对于网站分析而言,Cookie的作用在于帮助嵌入代码类的网站分析工具记录网站的访问(Visit)和访 问者(Unique Visitor)的信息,没有Cookie就无法实现相关监测。而通过服务器端Log来进行网站分析的软件则不需要Cookie也能实现相关分析,因此 Cookie只对嵌入代码类工具有效。那些你耳熟能详的工具——Google Analytics、Omniture、HBX、WebTrends(嵌入代码版)等等,都需要在网站访问者的电脑上放置Cookie才能实现监测。
Cookie的数量是指一个网站可以在客户端放置Cookie的个数。一个网站并不是只能放置一个Cookie在客户端,而是根据需要,会放置 多个不同的Cookie。对网站分析工具而言,帮助监测Visit的Cookie和帮助监测Unique Visitor的Cookie就不能是一个,而应该分开设置。对每一个网站(域)而言,不同浏览器能够支持的最多Cookie数是不同 的。IE7和FireFox3.0支持每个网站50个Cookie,而Opera则支持30个。无论是30还是50,基本都够用了。
Cookie的时效(expiration)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Cookie的重要属性之一。任何Cookie都是有时效的,有些 Cookie的有效时间很短,有些Cookie则在浏览器关闭的同时自动失效,而有些则是号称”永久Cookie”。其实,Cookie的时效是在服务器 端人为设置的,可以设置为1秒,也可以设置10年,也可以设置在浏览器关闭的同时失效,完全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永久Cookie就是指那些时效很长的 Cookie,但不是真的永久。
Cookie的时效性对于网站分析监测意义重大。Visit的监测依赖于Cookie的时效。例如,Google Analytics对Visit的Cookie设置了两个时效,一个是30分钟,另一个是浏览器关闭时。这就意味着,如果Visit Cookie在30分钟内没有更新,这个Cookie就失效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Visit这个度量衡量的是间隔不超过30分钟的页面浏览过程,如果 两次页面浏览之间的时间超过了30分钟,那么Visit计数会被增加1。另外,如果你打开一个网站,看了一会儿就关掉浏览器,那么当你再次打开浏览器重新 开这个网站的时候,即使两次浏览没有超过30分钟,也会被计算为一个新的Visit,原因就是Visit Cookie浏览器关闭时效结束的设置起的作用。
Unique Visitor也依赖于Cookie的时效。如果这个Cookie的时间设定为2天失效,那么你今明两天都访问同一个网站,Unique Visitor只会记录为从0增加到1;而如果你第三天又来,那么Unique Visitor就会再增加计数一次,共计2次。除了Visit和Unique Visitor外,Return visitor、Frequency等等度量当然也依赖于Cookie的时效。
1st party cookie和3rd party cookie
第一方Cookie和第三方Cookie其实是一个 非常简单的概念,但是我在百度上随便搜索了一些解释,好像都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准确。实际上,所谓第一方和第三方的说法,是用来确定Cookie的归属 的,这个归属是指Cookie中记录的域(domain)。举个例子:如果你访问我的这个网站www.chinawebanalytics.cn的时候, 我的网站在你的电脑上设置了一个Cookie,里面的记录的域名也是www.chinawebanalytics.cn,那么这个Cookie就是第一方 的,归你访问的网站www.chinawebanalytics.cn所有。而如果你访问网站www.chinawebanalytics.cn时,在你 的计算机中设置的Cookie的域名是www.omd.com,那么这个Cookie就是第三方Cookie,归www.omd.com所有。
对于网站分析而言,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你会问Google Analytics使用的Cookie是1st party的,还是3rd party的。答案是第一方的。首先,Google Analytics在每个被监测网站上的Cookie都是由我们熟悉的监测javascript代码所创建的(是的,javascript也可以创建 Cookie,知道这点就够了,不需要深挖),其次,这个被创建的cookie的域不是analytics.google.com,而是被监测网站自己的 域。因此,虽然这个Cookie实际上是在Google Analytics的帮助下建立的,而且也为Google Analytics所用(反而不能被“被监测网站”直接利用),它仍然是第一方Cookie。
所以,第一方Cookie并不一定需要由某个网站自己的服务器给自己建立,别的网站也能为它建立;而且,第一方Cookie也不一定是能由某个 网站自己读取的,它完全可能由第三方读取。第一方和第三方的唯一区别只是:Cookie中的域名是否和被访问网站的域一样,是就是第一 方,否就是第三方。
这真的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希望看了我上面的内容您弄清楚了。
网站分析和所有的互联网广告的监测,都会更喜欢第三方Cookie。原因是,第三方Cookie可以用来监 测跨网站的访问者行为。例如,DoubleClick使用的就是第三方Cookie,这个公司会为你打开的所有载有DoubleClick广告的页面建立 同一个(仅一个)域为DoubleClick的Cookie,这样,只要你打开了这些网页,无论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网站,你的浏览广告的行为 DoubleClick都能知道。但是第一方Cookie就不行了,因为第一方Cookie得用被监测网站的域,这样多个网站就会有多个不同的 Cookie,跨网站浏览行为就无法监测了。
对于大多数浏览器而言,第三方Cookie是被默认关闭的,原因在于人们在讨论 Cookie涉及的隐私问题时,倾向于认为第三方Cookie极 大的获取了人们的行为隐私,并由此产生了对第三方Cookie普遍的不信任和误解。但事实上,所有的Cookie都不会泄露任何关于浏览者个人的隐私信 息,它捕捉的仅仅只是浏览行为本身,第三方Cookie也不例外。而如果所有人都愿意接受第三方cookie,那么网站分析能够给出的分析和优化方案会更 多。但可惜,因为第三方Cookie被普遍禁用,因此利用第三方Cookie的监测工具并不多,只有监测网络广告的工具才会坚持使用第三方Cookie。
由于第三方Cookie不受欢迎,很少有网站分析工具会采用它。而如果完全没有Cookie,那么网站分析工具几乎无法工作。但实际上,如果没 有Cookie,还是能监测到一点儿东西的。这个东西是PV。因为PV的监测只要引发javascript监测代码就可以,跟cookie无关。例如,在 Omniture中,如果某个客户端禁用cookie,Omniture还是会记录这个客户端贡献的PV,但完全无法记录Visit,这就会使这个工具监 测的PV/Visit会比实际值略大。说点儿题外话:在没有Cookie的时候,Omniture会退而求其次用访问者客户端IP地址来辨别不同的 Visitor(Unique Visitor),这样禁用cookie后unique visitor其实还能监测,但由于visit不能监测了,因此有可能在Omniture中出现Unique Visitor大于Visit的情况。

没了Cookie,除了PV,其他的度量基本上就获得不了数据了,所以我会认为没有Cookie,我们什么都没了。或 者Visitor和Visitor所在的地理位置还能通过IP地址获得,但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数据是非常不精确的,我们需要Cookie。
那么,你会问,多少客户端会禁用Cookie呢?我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我认为第一方Cookie应该会有大概80%的用户正在使用,只有20% 左右会禁用它。而第三方Cookie,由于是默认不开启的,因此我估计顶多只有20%的人在使用它。
随着IE8的出现,肯定会进一步降低Cookie的使用率,这也将进一步降低网站分析数据的样本数量。我不认为这 会降低网站分析工具在描述定性问题时的准确性(定性问题例如Bounce Rate,例如Time on site,以及Returning visitor和New visitor的比例),但在描述定量问题时会出现误差,或者更确切地说会偏小。如果随着Cookie禁用比例的增加,超过50%的人都禁用的话,那么网 站分析的原有方法论就会有麻烦了。不过,我肯定不相信Cookie禁用比例会有剧烈的上升,我很乐观——Cookie带给人们的方便远远要比一些不足一提 的隐私问题要多的多要大的多。禁用Cookie更多只是心理的慰藉(其实大多数时候一定只是心理上的感觉,而没有什么实际的对安全和隐私的帮助),但带来 的不方便则会直接影响你的浏览体验。
因此,无论是为了我们的专业本身,还是为了让浏览网页的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或是为了让网站本身能够创造更多的便利化应用,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支 持Cookie,反对微软的IE8色情浏览模式,捍卫我们应该捍卫的——这代表着智慧和进步。Eric Peterson写给总统奥巴马的那封公开信值得看看,这代表着我们所有网站分析从业者的最强烈呼声。
Continue reading 【转】什么是Cookie
javascript 打印
使用iframe,写入类容,window.print打印,这个很简便。[测试sfari,firefox,ie,chrome都支持,opera不支持]
<html>
<head>
<style >
body {
background-color: blue;
background-color: red \9;
}
</sty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pt(){
var ifa=document.getElementById('ifa');
var doc=ifa.contentWindow.document;
doc.write('ssssss');
doc.close();
ifa.contentWindow.print();
}
</script>
</head>
<body>blabla
<a onclick="pt();" href="#">print</a>
<iframe id="ifa" ></iframe>
</body>
</html>
但是要注意iframe的内容应该本页同域,否则有权限限制。
ie有问题,iframe打印不是iframe那个页面的内容而是iframe所在页面的内容。
解决办法,针对ie使用document.execCommand('print');即可
Continue reading javascript 打印
JavaScript typeof 和instanceof的区别
a instanceof b
a必须是一个b类实例才会返回true
如果a是个原始类型则会是false
"ss" instanceof String //false
而typeof只会返回"number," "string," "boolean," "object," "function," 和 "undefined"
跟详细的理解见http://kazge.com/archives/468.html
Continue reading JavaScript typeof 和instanceof的区别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它们的初始化顺序依次是(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 块)>构造器。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代码来验证这一点:
- public class InitialOrderTest {
-
-
-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ticField = " 静态变量";
-
- public String field = "变量";
-
-
- static {
- System.out.println(staticField);
-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
-
- {
- System.out.println(field);
- System.out.println("初始 化块");
- }
-
-
- public InitialOrderTest() {
- System.out.println("构造 器");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new InitialOrderTest();
- }
- }
运行以上代码,我们会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 静态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 变量
- 初始化块
- 构造器
这与上文中说的完全符合。那么对于继承情况下又会怎样呢?我们仍然以一段测试代码来获取最终结果:
- class Parent {
-
- public static String p_StaticField = "父类--静态变量";
-
- public String p_Field = "父类--变量";
-
-
- static {
- System.out.println(p_StaticField);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 }
-
-
- {
- System.out.println(p_Field);
- System.out.println("父类 --初始化块");
- }
-
-
- public Parent() {
- System.out.println("父类 --构造器");
- }
- }
-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 {
-
- public static String s_StaticField = "子类--静态变量";
-
- public String s_Field = "子类--变量";
-
- static {
- System.out.println(s_StaticField);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 }
-
- {
- System.out.println(s_Field);
- System.out.println("子类 --初始化块");
- }
-
-
- public SubClass()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 --构造器");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new SubClass();
- }
- }
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结果马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 父类--静态变量
- 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 子类--静态变量
- 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 父类--变量
- 父类--初始化块
- 父类--构造器
- 子类--变量
- 子类--初始化块
- 子类--构造器
现在,结果已经不言自明了。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并不是父类完全初始化完毕后才进行子类的初始化,实际上子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的初始化 是在父类的变量、初始化块和构造器初始化之前就完成了。
那么对于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之间、变量和初始化块之间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呢?是否静态变量总是先于静态初始化块,变量总是先于初始化块就被初始化了 呢?实际上这取决于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以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为例来进行说明。
同样,我们还是写一个类来进行测试:
- public class TestOrder {
-
- public static TestA a = new TestA();
-
-
- static {
- System.out.println("静态 初始化块");
- }
-
-
- public static TestB b = new TestB();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new TestOrder();
- }
- }
-
- class TestA {
- public TestA() {
- System.out.println("Test--A");
- }
- }
-
- class TestB {
- public TestB() {
- System.out.println("Test--B");
- }
- }
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得到如下的结果:
- Test--A
- 静态初始化块
- Test--B
这也不要太纠结。
下面的写法会产生递归。
public class A
{
static{
a = new A("static block");
}
final static A a;
static A aa = new A("static init");
// A ma = new A("inner init");//这里在实例化变量时又实例自己的对象,递归
{
new A("inner block");//这里在实例化变量时又实例自己的对象,递归
}
public A()
{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public A(String i)
{
System.out.println(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这里顺便温习一下构造函数的继承问题:
创建一个子类的对象实例的时候,必先调用父类的无参数的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假如父类有带参数的构造函数,那么系统将不会给它创建无参数的构造函数,这时,子类在实例化的时候,因为找不到父类的默认构造函数,编译器将会报错,但如果在子类的构造函数中指定用父类的带参数的构造函数的时候,或者在父类中加一个无参数的构造函数,就不会报错。
Continue reading java 类初始化顺序
聊天程序,enter键要发送同时清空编辑区:
Extjs textarea,
发现发送了后清空文本框后还是有个回车:
在chat里面的原因是截获事件后没有取消事件冒泡,导致先清空文本,最后残留的回车应该是事件冒泡产生的。
在ie里面设置event.keyCode = 8;[退格]即可
在火狐里面使用Ext包装的eventObject.preventDefault即可
==============================================
一下直接看源码可以分析出:
Ext panel要让它可拖动,可用draggable属性,但是如果没有设置panel的floating=true,则拖动后结束后还是会归原,可将 panel样式设置position:absolute即可.[这是wcsa里面出现的情况],另一种是没有header(没有设置title),
见下注释:
extDialog = new Ext.Panel({
style : 'z-index:' + (Ext.WindowMgr.zseed - 20),
width : 760,
height : 532,
layout : 'border',
tbar : _tbar,//toolbar作为伪header,没有设置header
floating : true,//
renderTo : Ext.getBody(),
x : x,
y : y,
items : [_rightpnl, chatpanel, southpnl]
});
extDialog.on('show', function() {//由于要取toolbar的el属性,故在render之后才可以
extDialog.dd = new Ext.Panel.DD(extDialog, {//draggleble是普通的配置文档上的copy
insertProxy : false,
onDrag : function(e) {
var pel = this.proxy.getEl();
this.x = pel.getLeft(true);
this.y = pel.getTop(true);
},
endDrag : function(e) {
this.panel.setPosition(this.x, this.y);
}
});
extDialog.body.setStyle('cursor', '');//由于没有header,将body的cursor设置为了move,所以还原
_tbar.el.setStyle('cursor', 'move');//设置toolbar的cursor为move
extDialog.dd.setHandleElId(_tbar.el.dom.id);//这个是必要的,chat里面遇到的问题是利民的textarea得不到焦点(鼠标点击没反应),就是因为默认DD没有header,将整个body设置成了handler
});
这个解决方案在ie6下有问题,整个Extjs层无法点击,最后还是改用window来做就没问题。
=======================
chat里面遇到,右侧要写html dialog,发现火狐下再展开原来collapse的panel会导致原来写好的iframe 里面的html是空的,跟踪dom发现这个收缩的panel整个被remove了,再展开时extjs试图还原,对一般的这个没问题,对
嵌入iframe则有问题,查看源码估计是展开收缩动画造成的原因,将Panel animCollapse的设置为false就可以了.
floatable:false,则可以让折叠的panel必须要点按钮才可以展开[borderlayout.region]
extjs3.1.0之前
Continue reading Extjs[ver<=3.1.0] enter键发送跨浏览器解决 等相关问题
NPV: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
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叫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净现值 = 未来报酬的 总现值 - 初始投资)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计算 方法:
1、计算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2、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1)将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如果每年的NCF相等,则按年金法折成现值;
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则先对每年的NCF进行折现,然后加以合计。
(2)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3)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也就是说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简单的例子说明: 说白了就是未来可以净赚多少钱。初始投资10块,预计将来赚 12块,则2块就是净现值。
现值 就是资金当前的价值,也就是说现在手上的这些钱他值多少钱。
如果存到银行的话,净现值就是利息,现值就是本金+利息。
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

式中:NPV—净现值
Co—初始投资额
Ct —t年现金流量
r—贴现率
n—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
如果将初始投资额看做第0年的现金流量,同时考虑到(1 + r)o = 1,则上式可以变换为:

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接受该项目;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放弃该项目;如果有多个互斥的投资项 目相互竞争,选取净现值最大的投资项目。
项目A、B的净现值均大于零,表明这两个项目均可取。如果二者只能取一个,则应选取项目A。
如果投资项目除初始投资额外各期现金流量均相等,则可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计算,使计算过程简化.
净现值指标考虑了投资项目资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较合理地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正的经济价值,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决策指标。
DR : 折现率[考试中往往由下面的折现系数求得,一般折现率由银行决定]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 值的比率。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由于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一块钱和一年后的块钱在价值是是不能等同的。如何把一年后的一块钱和今 天的一块钱在价值上进行比较呢,那就要把一年后的一块钱折成今天的价值,这叫折现。公式是:PV = C/(1+r)^t 其中: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举例:
一年后一块钱在今天的价值=一年后的一块钱/(1+折现率)
二年后一块 钱在今天的价值=二年后的一块钱/(1+折现率)^2(注:平方)
三年后一块钱在今天的价值=三年后的一块钱/(1+折现 率)^3(注:立方)
依次类推。 在进行折现 时,折现率一般采用当前的市场利率,如同样期限的贷款利率等;或用资金的实际成本作为折现率。
再举例来说,您的投资机会是把钱存银行,存款利率为10%,那么一年以后收到的1元,对您来说其现值为0.909(=1/1.1);而两年后的1元对您来 说其现值为0.826(=1/1.1^2)。也就是说,现在给您0.909元和1年后给您1元,您认为是相同的,因为您可以把0.909元存入银行,1年 后获得1元;同理,现在给您0.826元,和2年后给您1元并没有什么不同。
折现系数
【折现系数】
又称一次偿付现值因素或复利现值系数,英文为discount factor,指根据折现率和年数计算出来的一个货币单位在不同时间的现值。在折现率不变的情况下,一个货币单位在n年的折现系数为:
R=1/(1+i)n (注:此处n为(1+i)的上标)
式中:
R——折现系数;
i——折现率;
n——年数。
IRR : 内部收益率
简单的说就是:NPV=0的时候的DR,一般我们比较的是行业的IRR。意思就是刚收回成本的时候的折 现率。说得通俗点,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
比如A、 B两项投资,成本都是10万,经营期都是5年,A每年可获净现金流量3万,B可获4万,通过计算,可以得出A的内部收益率约等于15%,B的约等于 28%,这些,其实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以看得出来的。
ROI: 投资利润
年投资利润率=年净利润/投资总额 *100%
1、第一年投资利润率:
第一年投资利润=1100-220-270-160=450
第一年投资利润率=450/200*100%=225%
2、第二年投资利润率:
第二年投资利润=2450-530-650-300=970
第二年投资利润率=970/200*100%=485%
3、第三年投资利润率:
第三年投资利润=5500-900-975-400=3225
第三年投资利润率=3225/200*100%=1612.5%
Continue reading 净现值、折现率、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
P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