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个linux ssh小工具 mc和htop
mc和htop都是ssh命令行下启动的程序,不需要gui,但是可以点击,强吧。
mc是文件管理器
http://www.itwhy.org/2011/08-30/1022.html
htop http://htop.sourceforge.net/
Continue reading 介绍两个linux ssh小工具 mc和htop
mc和htop都是ssh命令行下启动的程序,不需要gui,但是可以点击,强吧。
mc是文件管理器
http://www.itwhy.org/2011/08-30/1022.html
htop http://htop.sourceforge.net/
Continue reading 介绍两个linux ssh小工具 mc和htop
今天找了半天,明明启用了php_mbstring,但是没发现哪个php.ini文件启用了它,最后才想起使用phpinfo()最靠谱,里面打印了加载的配置.
可使用
find /* -name "php.ini" | xargs grep "php_mbstring"
也可使用
updatedb
locate php.ini
查找
最靠谱的是写个页面显示phpinfo信息就什么都清楚了。
Continue reading WHM上的 php.ini 在哪里
in linux
虽然网上总结了很多,这里主要记自己常用的:
locate 最快,查数据库,使用前先更新数据库updatedb
find 功能最全 find /* -name "php.ini" | xargs grep "php_mbstring"
whereis
http://www.kuqin.com/linux/20091009/70532.html
http://blog.csdn.net/visame/article/details/2699426
top
输入M以内存排序,输入P以CPU排序
Continue reading linux常用命令大全
使用xshell(免费)有时遇到gui的程序,可用xmanager(收费)显示。
xmanager安装包里面带了xshell和xftp,所以如果你之前安装了xhsell和xftp最好卸载了然后安装xmanager。
当然可以单独安装xmanager,但是注意安装时一定要关闭xshell和xftp,否则在xshell里面启动gui程序根本就转不到xmanager上去。
xmanager安装好之后发现有两个快捷方式xmanager-broadcast,xmanager-passive。
前一个是直接用xmanager连接主机登陆桌面,后一个是被动模式(就是不带参数的xmanager),如果其运行,当在xshell下运行gui程序时,就会启动xmanager。
当然可以先不开xmanager-passive,当xshell启动gui程序时自然会启动xmanager,前提是正确安装xmanager,并且进行了如下配置了:
具体配置是在使用XShell建立连接时,设置连接属性,在 SSH --> tunneling 选项下勾选 Forward X11 connections to: Xmanager。
=============================================
1. 修改/etc/inittab,改变runlevel为5,例如
[[email protected] etc]# cat /etc/inittab
......
id:5:initdefault:
......
改为5级别方式运行linux
2. 修改GDM的配置文件,/etc/X11/gdm/gdm.conf,将[xdmcp]中的enable选项设置为1,例如
在centos下可能没有这个文件,可在/etc/gdm/custom.conf中找到
在终端模式下vim /etc/gdm/custom.conf,对文件进行如下修改:
参见http://www.linuxso.com/linuxrumen/1937.html
http://www.diybl.com/course/6_system/linux/CentOS/20110825/558939.html
[[email protected] etc]# cat /etc/X11/gdm/gdm.conf
......
[xdmcp]
Enable=1
false改为true或者1
3. 修改/etc/X11/xdm/xdm-config文件,将DisplayManager.requestPort: 0注释掉,例如
[[email protected] etc]# cat /etc/X11/xdm/xdm-config
......
! SECURITY: do not listen for XDMCP or Chooser requests
! Comment out this line if you want to manage X terminals with xdm
! DisplayManager.requestPort: 0
不屏蔽改为屏蔽
4. 修改/etc/X11/xdm/Xaccess文件,例如,
[[email protected] etc]# cat /etc/X11/xdm/Xaccess
......
* #any host can get a login window
......
* CHOOSER BROADCAST #any indirect host can get a chooser
若选用了防火墙则改动下面
5. 修改防火墙配置文件/etc/sysconfig/ipchains,在文件头部加入如下内容,(有的可能没有)
# If you want to use GNOME/KDE, add the following line.
-A input -p udp -s 0/0 -d 0/0 177 -j ACCEPT
6. 重新启动RedHat Linux
======================================
参见:
http://citynight.blogbus.com/logs/8375969.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423/23/136623_3245069.shtml
如果遇到 The remote SSH server rejected X11 forwarding request. 问题
则需要配置:
远程主机是 OpenSSH :
编辑 /etc/ssh/sshd_config,
设置 X11Forwarding yes
远程主机是 SSH.COM :
编辑/etc/ssh2/sshd2_config,
设置 AllowX11Forwarding yes
其他的ssh主机则要另外参考其说明了。
对于我的情况,上面的都没解决,我又看到这篇文章:
http://blog.csdn.net/hongkaihua1987/article/details/7394546
仍然不行!
参见:
http://www.netsarang.com/tutorial/xshell/1018/Using_X11_forwarding
http://citynight.blogbus.com/logs/8375969.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423/23/136623_3245069.shtml
Continue reading xmanager显示x-window系统 GUI
linux top命令:
top –p 进程号
top命令下 可以再输入大写M,则以memory排序,同理P则以CPU排序,其RES表示物理内存使用大小。
http://blog.csdn.net/kenera/article/details/6599173
http://tolywang.itpub.net/post/48/130884
jps 本地当前jvm进程号
jmap 看内存使用情况
如jmap -histo -F 19712 >jmap.txt
其中19712是pid值
jstat看GC情况
使用 jvisualvm
http://dolphin-ygj.iteye.com/blog/366216
http://dolphin-ygj.iteye.com/blog/340514
Continue reading linux下java内存泄露分析,工具和命令
转自http://wenku.baidu.com/view/2e738a1d59eef8c75fbfb317.html
目 录
表目录
Java虚拟机性能参数调优指导书
关键词:Java、垃圾收集、虚拟机、即时编译
摘 要: 随着JAVA在应用系统级的项目开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虚拟机、垃圾收集、热点编译、J2EE等新技术层出不穷,JAVA作为系统级开发的一个选择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此同时其不能完全编译、垃圾收集等与生俱有的特征也使得JAVA备受争议的“慢”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JAVA虚拟机的运行机理的分析,以及JAVA虚拟机参数使用说明等描述,试图使读者能够更好的运行他的基于JAVA的应用系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缩略语清单:
缩略语 | 英文全名 | 中文解释 |
JAVA | SUN公司发明的一种语言 | |
JVM | Java Virtual Machine | JAVA虚拟机 |
GC | Garbage Collection | 垃圾收集 |
HotSpot | Java虚拟机内部的一种热点编译技术 | |
JIT | Just-In-Time | 即时编译技术 |
Java在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在为自己与生俱来的缺陷不断的努力着,我们有理由相信Java的开发设计者们真是一群天才。构成Java技术的基石就是JVM的虚拟机技术,这时的Java已经不再是一门简单的语言,而是语言、开发包JDK与虚拟机的完美结合,而这里面的虚拟机则是融合了编译技术、CPU技术的Java存在的基础所在。既然那么多的优秀的人为提升虚拟机性能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呢?本文就是试图从原理分析到参数应用上来帮助读者更大的发挥Java虚拟机的性能极限,使这样一个优秀的产品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所谓的Java虚拟机在运行起来后是什么样子的,从外面来看一个Java虚拟机的运行实例就是一个运行着的Java进程,Java进程在启动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一、根据环境变量的设置或者Java进程的命令行参数将Java Class字节码加载到内存中,这样的Java字节码是Java虚拟机所能够识别的虚拟机指令的集合,Java虚拟机在解释执行字节指令的同时,根据某些代码的使用频率,将其中一部分字节码翻译成机器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指令保存在内存中,在以后对这部分代码的调用,则由Java虚拟机的代码控制CPU直接执行内存中的这部分二进制指令,这个就是Java虚拟机的热点编译技术。而在早期的Java虚拟机实现中是采用全部字节程序解释执行的方式,后来发展了Java静态编译技术,这种技术是在Java程序编译成字节码后,由一个本地编译器将这些字节码编译成二进制可执行文件,这种编译技术不利于程序的移植。再后来发展的Java的动态编译技术,这时的编译过程是在Java装载字节码文件时进行的,而此时的问题是Java在启动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编译这些字节码。直到最后流行的Hotspot技术的出现,此时编译仅仅运行于少部分代码。按照80/20的原则,程序的百分之80的时间仅仅运行其百分之20的代码,这样一个能够平衡启动时间、移植性的中间方法解决了人们的大部分问题。
之后,让我们看看Java虚拟机的内部体系结构,从下面的体系机构图来看,Java的Class字节码文件经由类加载子系统加载到内存中时,虚拟机根据文件内容将类的方法和数据加载到称为方法区的地方,堆是用来为运行时类实例提供存放场所的地方,这样的堆也称之为对象堆空间。而Java栈和PC计数器则是为了Java线程而设计的,每一个Java线程一旦创建,它都将得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PC计数器(程序计数器指针,类似于CPU中的IP指令指针计数器)以及一个线程栈,在新版本Java Hotspot VM中是没有本地方法栈和线程栈之分的,只有一个线程栈的模块。这样每个线程的运行都是在属于自己栈空间内的,而所有的线程则共享着一个堆空间。当然在线程实现上不同的Java虚拟机的内部实现可能各有不同,有的自是直接将Java线程和操作系统内核线程绑定起来的,在虚拟机进程内部创建一个Java线程虚拟机就会请求操作系统为该一个进程创建一个内核线程,将线程之间的调度交给了操作系统内核来完成。而在早期的Java虚拟机一些实现中,Java线程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是不可见,而是由应用层来完成线程调度,对于操作系统来说仅仅是一个单线程的进程。
图1 Java虚拟机的内部体系结构
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由主线程开始解释执行类文件中的指令,主线程在自己的线程栈中存放临时变量、参数变量等,一旦碰到生成新对象的new操作时,就会在堆空间内申请一块内存存放该类对象,而一旦程序从一个方法中退出后(退回到一个方法栈的栈底),虚拟机程序并不会立即释放Heap空间内的这块内存,这就是与C/C++程序所不同的地方,因为C/C++程序被加载程序的操作系统调用装载到内存中之后,程序的内存是由操作系统为之分配的4G的虚拟内存空间,而堆空间的使用也是由程序的内存分配子系统(malloc)来完成的,而这个子系统仅仅是向程序员提供了申请/释放内存的调用接口,查看C/C++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你会发现,如果你在一个函数中申请了一块内存,而没有在函数退出的地方没有释放的话,这块内存则会永远放在堆中,而对于你在函数中生明的类变量对象来说(非new来申请的指针对象),这个类对象的内存是在程序栈空间中分配的,一旦这个函数释放则对象空间自动释放,这样的内存泄漏正是Java竭力避免的,Java从发明之初就是考虑着如何将大部分应用程序员从繁重的内存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而由Java虚拟机使用称之为GC垃圾收集的模块来完成内存空间的管理。Java虚拟机在启动时会根据-Xms的参数值向操作系统一次性申请一块内存空间作为自己的堆,而随着后续程序的运行中内存需求的增加,则再向操作系统申请更多的内存加到自己的堆空间中。这个堆空间的最大值就是由-Xms指定的。一旦Java虚拟机发现应用程序申请的内存超过了堆内存的最大空间的话,Java就会抛出一个超出堆空间的异常。而当虚拟机在启动时如果申请不到足够的内存的话,则同样会抛出一个异常,启动失败。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Java虚拟机的内存管理模块来完成的,而Java的内存管理功能中最俱特色和重要的垃圾收集功能GC则是按照下面机制运行的。
Java的垃圾收集器就像一个兢兢业业的仓库保管员,他管理着虚拟机堆空间的清扫工作,接着上面描述的,一旦一个函数退出了它的栈,在该函数内声明的一个Java对象则会留在Java堆空间内,那么垃圾收集器会不会立即将这个对象的空间释放呢?答案是否定的,垃圾收集器只有在当堆空间占用到了一定程度时,或者程序比较空闲时才释放那些不再使用(遗漏)的对象空间。如果此时程序堆空间的使用不是很大,而程序又比较忙的话,则垃圾收集器就不会运行。当然程序员也可以通过在程序中调用JDK接口来申请虚拟机主动执行垃圾收集器。而垃圾收集器的工作和C/C++语言中明确的释放(delete)对象比起来有一个潜在的缺点,那就是,在垃圾收集的Java应用中程序员对于安排CPU时间进行内存回收缺乏控制,想要精确地预测出何时(甚至是否)进行垃圾收集、收集需要多长时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早期的垃圾收集策略中,对象引用计数收集算法是最先被采用的,堆中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当这个对象被赋值给一个变量,则该引用计数器加1,当一个对象超过了生命期或者被重新赋值的话,对象的引用减一,任何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都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这样的算法一个固有的缺陷就是无法处理循环应用的情况,而且计数的增减也会带来开销。现代的Java虚拟机的实现中采用了压缩收集算法、拷贝收集算法、按代收集算法等,按代收集的算法是为了解决GC在回收对象空间的优先顺序的问题,在按代收集的算法中,GC总是优先回收那些短暂年幼的对象,而非一些寿命较长的对象。JVM堆被划分成多个小的区域——子堆,每个子堆分别为不同“代”的对象服务,如果一个年幼的对象经历过好几次垃圾收集后都没有别收集掉,则它就变成一个年老的对象,会被转移到另一个存放寿命更长的对象的堆中。一切的改进就是本着让垃圾收集更快、更高效的目标进行的。在Java的语法里面,一个对象可以拥有终结方法,该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器释放对象前必须执行的,程序员可以通过使用该方法来实现一些应用级清扫工作。
可以在编程语言级支持多线程是Java语言的一大优势,这种支持主要集中在同步上。对于编译型语言C/C++来说,在语言级是没有多线程的概念的,程序员只能通过调用操作系统API来实现多线程应用。而在Java中线程的支持是通过一些预先定义好的关键字来实现,而且JDK开发包也为用户提供了线程创建、使用的很好的封装,程序员仅仅想使用普通的类一样继承一个特定的接口Runable或者继承一个已有的简单线程类Thread即可创建并使用Java的线程功能了。应用级线程一旦创建后,就交给了JVM管理,JVM内部维护这所有应用级以及JVM内部线程列表,用户可以通过指定JVM启动的参数来设置JVM的线程管理方式,是由JVM自己管理内部线程、完成线程通过工作,还是将应用线程直接绑到操作系统内核线程,并且由操作系统内核来完成线程同步等管理工作。下面会对这些参数一一进行介绍。
Java内部的线程同步管理或线程调度是通过一种监视器的技术来实现的,基本上的原理如下,我们将监视器比喻成一座建筑,而其中一些特别的房间里面的数据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人”
——线程能够访问,当一个线程进入这个房间到它离开之前,它可以独占的操作其中的数据,我们将线程进入这个建筑叫做“进入监视器”,线程进入这个特殊的房间叫做“获得监视器”,离开房间时叫“释放监视器”,离开建筑时叫做“退出监视器”。监视器除了监控一些数据之外,还可以监控一些代码,这样的代码叫做监视区域,在同一监视器中,一块监视区域的代码在同一时间只能够被一个线程所访问。同步数据(类)或同步代码在Java程序中用Synchronized参数标明就可以了,从Java字节码编译器生成的虚拟机指令序列来看,编译器将操作指令monitorenter、monitorexit添加到具有Synchronized关键字的方法开始和结尾,而所有对具有Synchronized关键字的类数据的操作前后也都添加了monitorenter、monitorexit操作指令,这样在虚拟机指令序列(类文件代码)时JVM会调用monitorenter、monitorexit指令完成线程间的同步控制。
图2 Java虚拟机线程同步监视器
所谓的Java虚拟机标准参数指的就是所有的虚拟机实现都应该支持的参数,这部分参数基本上都是对虚拟机基本能力的调整,包括对运行模式、垃圾收集信息显示、显示版本信息、断言开关等,下面是以Solaris下1.4.2版本为例:
参数 | 使用说明 | 备注 |
-d32 -d64 | 指明该Java VM是运行与32位环境还是64位环境,默认是运行在32位环境下的,如果是配置了64位模式则需要操作系统也必须是64位的,当然CPU更需要是64位的。另外如果我们选择了-server参数,则就暗含了64位模式。 | 因为64的CPU兼容32位操作系统,而64位操作系统又是兼容32位执行程序 |
-client -server | 设置该JVM运行与Client 或者Server Hotspot模式,这两种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在JVM中运行不同的JIT(运行时编译模块)代码,并且两者在JVM内部的接口是一致的。客户端模式优化的是系统启动时间更快,而服务端模式的优化则更关注与系统的整体性能。一般来说Client选项用于GUI的应用,Server选项多用于后台服务器应用。 | 另外两者在编译策略、垃圾收集策略、堆使用上也有所不同 |
-hotspot | 在Hotspot类型的JVM中缺省使用,缺省为Client Hotspot模式。 | |
-cp -classpath | 指明JVM启动时要加载的类文件路径,Java虚拟机进程在启动时就会按照该参数后面指明的路径查找*.zip、*.jar、*.class文件,然后将这些包中的类文件加载到内存中。 | JVM加载类文件的顺序是 |
-D<name>=<value> | 设置系统属性的值,该参数是的设计是为了满足Java应用程序员与JVM进行参数传递的手段之一,另一种是通过应用级参数(argument)来实现。 | Java程序员可以在程序内调用system.getProperty来获取用户通过-D参数传进来的系统属性信息。而命令行参数就是是JVM传递给main函数的调用参数 |
-verbose:class -verbose:gc -verbose:jni | 打印详细信息,目前支持打印类加载信息:class、垃圾收集信息:gc、以及本地方法调用信息:jni,如果选择了此选项,则JVM会在命令行打印出上述信息; | 对于测试中的系统可以通过打开:gc开关,查看JVM每次垃圾收集的详细信息来判断系统内存消耗情况,如果系统垃圾收集的很频繁,而且每次都回收了大量的内存,则说明系统内存消耗很大,对象的创建和湮灭很频繁,而如果堆内存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话,说明可能存在内存“泄漏”。 |
-version -showversion | -version选项是显示版本信息后JVM退出 -showversion选项是显示版本信息后JVM继续运行 | |
-esa -enableassertions | 打开系统中每个类的断言开关 | 该选项用于程序开发、调试过程 |
-da -disableassertions | 关闭系统中每个类的断言开关 | 该选项用于程序开发、调试过程 |
表1 JVM 标准参数集
所谓的Java虚拟机非标准参数指的就是一些特有的虚拟机实现所支持,下面以Solaris下1.4.2版本为例介绍一些扩展的虚拟机运行参数,其中对Hotspot VM相关的参数是我们进行性能调整的重点。
参数 | 使用说明 | 备注 |
-Xmixed | JVM执行模式的设置参数,混合模式即支持Hotspot即时编译的运行模式 | 支持Hotspot的JVM缺省都是运行于混合模式的。 |
-Xint | 设置JVM的执行模式为解释执行模式,纯解释执行的JVM对多数应用来说基本上时没有意义的,仅仅可能会在一些嵌入式系统中应用 | |
-Xbootclasspath | 设置初始类装载器的装载路径 | |
-Xnoclassgc | 设置不执行类垃圾收集 | |
-Xincgc | 设置是否启动火车垃圾收集算法 | |
-Xloggc:<file> | 设置是否将GC信息写入日志文件 | |
-Xbatch | 设置不执行后台编译 | |
-Xms<size> | 设置JVM启动时初始内存堆的大小 | |
-Xmx<size> | 设置JVM启动后动态申请堆内存的最大堆空间 | |
-Xss<size> | 设置JVM最大线程栈的空间大小 | |
-Xprof | 是否打印输出性能统计数据 | |
-Xrunhprof | 设置是否启动heap、cpu等性能统计监控功能(详细见下表) | |
-Xdebug | 设置是否启动远程调试功能 | |
-Xfuture | ||
-Xrs | 设置是否屏蔽操作系统信号 | |
-Xcheck:jni | 设置对于本地调用是否执行额外检查 |
表2 JVM 扩展参数集
Java Hotspot、GC相关参数介绍,下面以Solaris下1.4.2版本为例,对于以 –X 打头的非标准参数,是不能保证在每个JVM的实现中都支持的,而且关于这些参数行为的改变都不会得到通知,而对于以 –XX 打头的非标准参数来说,它们中大多数都是和具体的操作系统支持有关的,而且有些甚至需要特殊的系统访问权限,而且这些参数也是遵循上述的改变不通知原则的。在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
参数 | 使用说明 | 备注 |
-Xincgc | 在垃圾收集中使用火车算法 | |
-Xnoincgc | 在垃圾收集中不使用火车算法 | |
-XX:MaxHeapFreeRatio =<Maximum> | JVM中堆空间的最大空闲百分比,缺省为70%,GC停止回收空间的上限值 | 即:一旦当前堆内存空闲空间百分比超过总空间70%时,GC暂停垃圾收集 |
-X:MinHeapFreeRation =<Minimum> | JVM中堆空间的最小空闲百分比,缺省为40%,GC开始回收空间的下限值 | 即:一旦当前内存堆中内存空闲小于40%时,GC则恢复垃圾收集 |
-Xint | 不启用即时编译(JIT)功能,仅仅解释执行 | 缺省为不选的 |
-XX:+UseBoundThreads | 绑定用户级线程(Solaris only),这个选项强制所有的Java线程在创建时都作为操作系统绑定的线程 | 这个参数用来是否将JVM用户线程绑定到Solaris内核线程 |
-XX:+UseParallelGC | 是否启用并行垃圾收集功能 | |
-XX:+UseAltSigs | ||
-XX:+PrintCompilation | 是否跟踪打印JIT编译信息 | |
-XX:+UseV8InstrsOnly | ||
-XX:MaxInlineSize=size | 限制动态编译的内联函数的虚拟机指令的最大数量 | |
-XX:FreqInlineSize=size | 限制经常使用的动态编译的函数的虚拟机指令的最大数量, | |
-XX:-AllowUserSignal Handlers | 允许用户在应用层设置信号处理回调函数 | |
-XX:AltStackSize=16384 | 预备信号栈的大小 | |
-XX:+MaxFDLimit | 设置JVM进程打开最大文件句柄数(Solaris only) | |
-XX:-UseLWPSynchroniza tion | 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轻量级线程LWP同步来代替基于Java虚拟机的线程的同步 | 该参数的使用使得JVM 将线程同步的控制交由Solaris内核处理,从而代替了JVM内部的线程同步机制 |
-XX:+UseThreadPriorities | 设置是否使用本地线程优先级 | |
-XX:-CITime | 设置Hotspot的一次即时编译所需要的最大时间 | |
-XX:-PrintTenuring Distribution | 打印使用年限 | |
-XX:+DisableExplicitGC | 屏蔽程序主动垃圾收集的函数system.gc() | |
-XX:TargetSurvivorRatio =50 | 设置执行垃圾收集GC后期望的空闲空间百分比 | |
-XX:CompileThreshold =10000 | 设置方法是否进行即时编译的调用次数的下限值,-server选项的缺省值为10000,-client选项的缺省值为1500 | 即:当该方法的被调用测试多于该值时,则该方法就会被JIT即时编译器编译成机器代码在内存中执行 |
-XX:MaxNewSize=32m | 设置新一代的最大值 | 按代垃圾收集中使用 |
-XX:NewRatio=2 | 新生代与老一代空间的比率,SUN Parc –server中是2:1,Intel中是12:1 | |
-XX:NewSize=2228224 | 新一代的缺省申请空间的值 | 对于大行应用服务器系统这个值2K一般情况下需要调整大一些 |
-XX:-UseSpinning -XX:PreBlockSpin=10 | ||
-XX:ReservedCodeCache Size=32m | 设置内存中保留代码缓冲区的大小 | |
-XX:SurvivorRatio=64 | ||
-XX:ThreadStackSize =512 | 每个线程栈大小(K),等于0时表示使用缺省值【Sparc: 512K,Solaris Intel: 256K,Sparc 64bit: 1024 其他的都为 0】 | |
-XX:+UseTLAB | 是否使用线程本地对象分配策略,SUN Sparc –server时为true,其他为false | |
-XX:-UseISM | 如果使用ISM选项可以获得如下的几个好处:1、使用大内存页来代替操作系统缺省的8K的页模式; 2、将一些内存页锁定在内存中,而不必换出到硬盘 | 如果系统使用ISM则系统文件/etc/system需要添加如下配置: set shmsys: shminfo_shmmax =0xffffffff set shmsys: shminfo_shmseg=32 |
表3 JVM GC/Hotspot相关参数集
注:即时编译是Hotspot中的概念,按代收集,火车算法等是属于GC中的概念。
性能统计信息配置参数集,下面以Solaris下1.4.2版本为例。
参数 | 使用说明 | 备注 |
heap=<value> | 打印JVM运行时堆统计信息到文件 | |
cpu=<value> | 打印JVM运行时CPU使用统计信息到文件 | 打印每个执行的方法的CPU占用百分比 |
monitor=<value> | 统计JVM Socket连接情况 | |
format=<value> | 设置打印输出的格式为ascii或者二进制格式 | 缺省为文本方式 |
file=<value> | 指定打印输出的文件名字 | 缺省输出到java.hprof.txt文件中 |
net=<value> | 统计通过Socket发送消息的情况 | |
depth=<value> | 指定跟踪的栈深度,缺省为4 | |
cutoff=<value> | ||
lineno=<value> | 指定跟踪的行数 | |
thread=<value> | 指定是否跟踪线程 | |
doe=<value> | 设置是否在JVM退出时导出所有的统计信息 | 缺省为真 |
表4 JVM 性能统计参数集
注:对于一个代码规模量很大的服务器应用程序来说,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查看JVM运行统计信息的话,这样最后得到的统计数据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件,根据这样的统计文件来分析性能的话将是非常累人的工作,幸好现在有一些商用的Java Profile软件,如:Jprobe,OptimizeIT等,关于这些工具的讨论不在本文范畴之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见本人写的一片关于Jprobe原理和使用的文章。
JVM中按代收集算法的基本原则是这样的,JVM堆空间被分成许多子堆,每个子堆用于存放不同代的对象,而当所有已经存在的堆中的各代对象都不能继续回收时,则新的子堆会被分配,用于存放新一代的对象,下面的这两个参数就是为按代收集设计的:
-XX:NewRatio=2 //新生代于老一代的空间比率
-XX:NewSize=2228224 //缺省时2K,对于应用服务器系统建议调整的大一些4K或8K
-XX:MaxNewSize //新生代的最大空间
-XX:MaxPermSize=64m //老一代的最大空间,缺省为64M,建议增加
-XX:SurvivorRatio //GC时代子堆中的年老对象的比率
-Xxincgc //是否在垃圾收集时启用火车算法
-XX:+UseConcMarkSweepGC //是否启用并发收集算法
-Xverifyheap //仅仅用于Debug版本,用于对GC数据分析
-XX:TargetSurvivorRatio=50 //GC收集后期望得到的被老一代占用的空间,建议不调整
因为垃圾收集只是在各代的子堆满了的时候发生,总的堆的空间状况也会对垃圾收集产生重要的影响,JVM向操作系统申请更多的堆内存空间的前提是,堆中所有的年老的代的子堆都已经满了。
-Xms //设置最小初始堆空间的大小
-Xmx //设置最大堆空间的大小
-XX:MinFreeHeapRatio=40 //GC后JVM堆空间向操作系统缩小的比率。
-XX:MaxHeapFreeRatio=70 //GC后JVM堆空间向操作系统扩张的比率。
-XX:+AggressiveHeap //用于JVM运行于大内存模式下,JVM的堆空间至少在1G以
//上,与-Xms、-Xmx不同时使用,慎用!会导致JVM极度消
//耗内存
在U-NICA这样的后台大型应用服务器系统来说,我们就采用了通过调整初始堆内存空间、堆增长量、增加新生代空间配置、使用并发收集算法、火车算法等方法来使的系统的垃圾收集能力得以优化。而且在具体实际测试过程中也发现这些调整通常是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的。
从解释执行到即时编译,再到热点编译JVM走在一条不断优化的道路上,今天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参数设置就可以获得以前梦想的性能,对于Java用户来说,这的确是一条捷径:
-server //很多Hotspot的能力都是通过这个选项打开的,对于大型服
//务器尤为重要,这里可以启动热点编译功能
-Xmaxjitcodesize32m //设置即时编译代码的最大尺寸
-Xint //纯解释执行,一般情况下不用它
-Xtime //不太清楚如何使用,总之是指定JIT的时间
-XX:+DisableExplicitGC //是否屏蔽应用层的垃圾收集请求
-XX:-UseISM //使用大内存页模式则会减少GC的时间
-XX:-UseMPSS //在使用ISM选项的同时不使用该选项,否则ISM无效
-XX:-UseBoundThreads //如果你的系统是Solaris8以上,尽情使用这个参数吧,操作
//系统内核的线程调度总是要必应用层的调度快一些
-XX:-UseLWPSynchronization //这个参数也是同样的,让操作系统来做线程同步这些工作
-XX:+UseThreadPriorities //是否采用操作系统内部定义的线程优先级
-XX:CompileThreshold=10000 //如果你想让你的系统更早变快一些,而且你的内存足够多
//的话,可以将这个参数值调小
-XX:PreBlockSpin=10 //仅仅用于Linux版本
-XX:ThreadStackSize=512 //设置线程栈的大小,如果你的应用中有比较大的循环或递
//归时使用。
-XX:+UseTLAB //是否在线程的栈空间内分配对象,如果你的内存较大的话,
//并且配置了比较大的线程栈空间,则使用这个参数会使得
//临时&本地对象的申请和释放比较快。
Java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和良好的可移植性,它将很多需要程序员完成的精细的工作交由JVM完成,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说,如果这世界上80%的程序员都是能够胜任自己管理内存的工作的话,那么就让Java消失吧。话不一定对,但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一种现状,我们大多数的程序员还是主要关注于他的应用逻辑的开发。我这里描述的一些东西有的是理解自参考资料,有些则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有些东西我至今还不太理解,所以不正确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各位有心情、有兴趣的同事多多讨论。
《Inside Java Virtual Machine》
《JDK1.4.2 Document》
《JDK FAQ》
Continue reading 【转】Java虚拟机性能参数调优指导书
今天遇到一个问题,发现cpanel主机上apache每两个小时重启一次,在apache error_log的记录就是:
[notice] Graceful restart requested, doing restart, 开始以为是什么计划任务造成的,找了crontab和cpanel cron job都没有问题,网上一查,原来是apache log的问题:
这里详细讲述了解决方案: http://kb.liquidweb.com/how-and-why-enabling-apaches-piped-logging/
简述步骤:
查看cpanel和apache版本:
Cpanel 需要 11.25.0-R43471 或以后
Apache 需要2 或以后
查看cpanel版本:
cat /usr/local/cpanel/version
查看apache版本:
/usr/local/apache/bin/httpd –v
备份apache httpd.conf配置:
cp /usr/local/apache/conf/httpd.conf /usr/local/apache/conf/httpd.prepipedlogging
修改/var/cpanel/cpanel.config,添加此行:
enable_piped_logs=1
让cpanel加载此修改:
/usr/local/cpanel/whostmgr/bin/whostmgr2 –updatetweaksettings
重新编译apache配置(这个是cpanel的功能,依据cpanel配置生成apache配置)
/scripts/rebuildhttpdconf
重启apache
/etc/init.d/httpd stop
/etc/init.d/httpd start
这就可以了。
Continue reading apache每两个小时重启问题
本以为很简单,刚开始装的时候也成功了,但是发现modules下面什么也没有,什么模块也没有!
后来才发现需要指定--enable-mods-shared=all参数
步骤如下:
首先下载apache源码并解压缩:
wget apache2.x下载链接
tar –zxvf 下载的.gz包路径
转到解压缩目录
cd 解压缩目录
配置,这里/mybin是你预计要将apache安装的目录,配置时并未创建此目录,只是在make时才创建
./configure --prefix=/mybin/apache2_2 --enable-so --enable-mods-shared=all
编译
make && make install
此时应该装好了,但是你会发现modules目录下模块不是很多,下面介绍编译模块的步骤
假设已在源码根目录,以编译mod_proxy为例
首先你可以使用find . –name mod_proxy.c 找到此文件在哪里
然后使用如下命令编译
apache2_2_path/bin/apxs -i -a -c xxx/mod_proxy.c xxx/proxy_util.c
这样就将mod_proxy模块编译到apache/modules目录并在httpd.conf中启用此模块。
这里因为mod_proxy依赖proxy_util.c所以需要一起编译。
有至少两种方法可以添加第三方模块,最简单的方法是作为配置参数提供,语法如下:
--with-module=module-type:module-file[, module-type:module-file]
module-file
是模块的源代码文件名,该文件必须位于Apahe源代码目录树的"modules/module-type
"目录下,如果configure
没有在那里找到module-file ,则将它看作一个绝对路径名并尝试将其复制到"modules/module-type
"目录中,如果"modules/module-type
"目录不存在,configure
将新建一个"modules/module-type
"目录并在其中放置一个标准的Makefile.in
文件。这种方法有两个明显的缺陷:
所以一般并不使用此方法,而是使用apxs
(Apache扩展工具)来添加第三方模块支持。
那么如果是动态安装,就必须得apache在php之前安装,其实我的主机已近有服务商预先安装的apache+php+mysql,但是我自要装个试验的apache,我想把实验的apache指向已经安装的php,看来是不行的,这不像我本地Windows环境下只要下载个文件,修改配置指向某某处的安装思路。
以我linux上安装php为例,前提Apache已经装好
Continue reading linux 下apache2.x安装以及模块php mysql编译 今天在linux上配置apache反向代理,真是折腾人,故此记下: 网上查到的配置倒是很简单,在httpd.conf中: LoadModule proxy_module modules/mod_proxy.so ProxyPass /rp1 http://127.0.0.1:30080/ 如上所示,配置了/rp1的反向代理指向http://127.0.0.1:30080 但是我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我是新编译的apache,发现需要的的模块都没有,于是需要手动编译,对于proxy模块,需要使用命令: APACHE_PATH/bin/apxs -i -a –c APACHE_SOURCE_PATH/modules/proxy/mod_proxy.c APACHE_SOURCE_PATH/modules/proxy/proxy_util.c 注意proxy下模块需要配合 proxy_util.c 一起编译才行,否则编译的模块不能加载。 而且LoadModule authz_host_module modules/mod_authz_host.so这个模块是需要的,否则,会报Order 命令不识别: Invalid command 'Order', perhaps misspelled or defined by a module not included in the server config 关于模块编译参见http://kazge.com/archives/815.html 我写这篇文章起因是我要在我的远程主机上配置反向代理到我的本地机器 之前说的http://kazge.com/archives/798.html 使用tunnel还是不够的,因为不知为什么,即使我在远程主机上暴露了tunnel端口,但是通过internet任然无法访问ssh建立的通道,后来想个办法,使用apache做反向代理,apache监听开放的单口比如8080,使用反向代理转到已建立隧道的端口上,这样才行。 Continue reading apache2.x 配置反向代理 不得不说的事情 主要依照http://www.w3schools.com/css3/css3_intro.asp 进行。 1:边框圆角阴影 在线演示: 自己动手: 其相当于四个属性: border-top-left-radius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如果想制造一个古怪的box例如右下角是个方角,则设置为border-bottom-right-radius 0 , 不过这样的古怪box就不能使用box-shadow绘制对应的不规则阴影了。 如果是个等高宽的元素,设置其border-radius:100%;的话,则是个圆形。但是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设置为像素单位,当大于一个临界点后效果就没什么变化了。 看到没,显示的border只会在实际的盒式模型的border之内。 自己动手: http://www.w3schools.com/css3/tryit.asp?filename=trycss3_border-radius 它可以雾化阴影边框 在线演示: http://www.w3schools.com/cssref/playit.asp?filename=playcss_box-shadow 自己动手: http://www.w3schools.com/css3/tryit.asp?filename=trycss3_box-shadow Continue reading css3学习笔记 apache2.x 配置反向代理 不得不说的事情
LoadModule proxy_connect_module modules/mod_proxy_connect.so
LoadModule proxy_http_module modules/mod_proxy_http.so
LoadModule proxy_ftp_module modules/mod_proxy_ftp.so
LoadModule authz_host_module modules/mod_authz_host.so
ProxyPassReverse /Test http://127.0.0.1:30080
<proxy http://127.0.0.1:30080>
AllowOverride None
Order Deny,Allow
Allow from all
</proxy>
其中APACHE_PATH指代apache安装目录,APACHE_SOURCE_PATH指代apache源码目录。 css3学习笔记
Property Description border-image 包含多个border-image-* 样式的快捷方式
以图片作为边框,这个要设计好图片,效果像是将border图片从中间扒开圈在目标元素上。
http://www.w3schools.com/cssref/playit.asp?filename=playcss_border-image
http://www.w3schools.com/css3/tryit.asp?filename=trycss3_border-imageborder-radius 圆角 这个很好用,也非常有用
这个属性配合box-shadow就可以修饰成漂亮的box,再也不需要一堆图片和元素来拼凑了。
border-top-right-radius
border-bottom-left-radius<style type="text/css">
div
{
border:2px solid #a1a1a1;
padding:10px 40px;
background:#dddddd;
width:50px;
height:50px;
border-radius:100%;
}
</style>
box-shadow 阴影
好用也实用。